摘要: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位于遼寧省海城市的西柳服裝城是國內紡織服裝市場中起步最早、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專業市場之一。2020年,便利中小微企業外貿出口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在這里落地,這也是東北三省 ...
家庭作坊也能參與出口?東北服裝小散“抱團出?!?,賣到全球!遼寧海城年出口額達45億 ...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位于遼寧省海城市的西柳服裝城是國內紡織服裝市場中起步最早、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專業市場之一。2020年,便利中小微企業外貿出口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在這里落地,這也是東北三省唯一一個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國家便利化貿易的政策東風,到底給東北的外貿“小散”帶來了哪些改變? 時光倒回30年前,當劉強的父輩剛剛開起自家的制衣作坊,遼寧省海城市的西柳服裝城還僅僅只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路邊攤”。 兩代人的經營,讓這個市場發展成為全國紡織服裝市場的翹楚,年貨物吞吐量達160萬噸,年交易額突破900億元,外貿年進出口額16億美元。曾經一度有“南義烏,北西柳”的說法,“西柳貨不愁賣”曾是商戶們“幸福的煩惱”。 隨著內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供不應求的日子逐漸成為了歷史。然而,盡管客戶減少、庫存增加,西柳的商戶們卻敏感地察覺到,來自南方的訂單越來越多。 西柳制造響徹東北,甚至南方,卻在國際市場上鮮為人知,只能為他人做嫁衣。西柳的商戶們也動了自己做外貿的心思,這也和當地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 為了讓市場商戶能盡快摸到外貿市場的門路,政府一方面對有做外貿意愿的市場商戶開展培訓,另一方面從2013年開始每年組織商戶參加廣交會,學習同行經驗,接觸各國的客戶。然而由于沒有出口權,西柳市場的商戶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 打通中小微企業出口的壁壘,政府把目光投向了始于義烏的一場試驗。2012年,義烏先行先試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部分政策,當年外貿就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年出口總額90億美元,同比增長150%。2015年開始,這一試點開始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也正是在這一年,海城市西柳市場建設管理委員會特別成立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申報小組,朱勇擔任常務副組長,主抓試點申報的各項工作。在申報小組的主導下,從零開始,建設了海關監管場所和聯網信息平臺。然而,硬件的完善并沒能帶來外貿交易量的大幅提升,西柳服裝城2015年和2018年兩次申請都以失敗告終。 試點申報小組開始了新一輪布局,讓西柳的產品徹底走出去。除了傳統的廣交會,他們還帶領商戶走出國門,去境外參展。 與此同時,他們還想盡辦法招引境外采購商,將西柳服裝城發展成為擁有上千個自主品牌,50多個國家成長型品牌的外向型服裝市場。2020年,經歷了5年的轉型陣痛,西柳服裝城最終獲批第五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遼寧西柳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落地,意味著以前不具備國際貿易出口權的中小商戶也可以通過市場采購貿易的方式簡單參與外貿活動,徹底解決了西柳商貿城中小微商戶沒有出口資質的問題。 亨利2015年就來到中國,一直在南方市場采購,銷售到中東、北非等國外市場。聽說西柳正在申報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曾經在義烏享受過試點政策紅利的亨利當機立斷,2018年底就到西柳注冊了公司,2019年初正式在西柳采購。 隨著2021年政策正式落地,亨利成為了第一批從西柳出口的外商企業。當年,這家公司在西柳的出口額達到了2000萬美元,信心滿滿的亨利預計2022年出口額還會增加兩倍。 2021年,海城市年出口總額在45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占海城市出口總額的1/3,成為當地穩外貿的有力增長點。 半小時觀察:“放管服”釋放新紅利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花落西柳市場,填補了東北地區空白。東北各地服裝鞋帽等批發市場的經營戶再也不用借船出海。作為我國貿易領域的一項自主創新,“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實質上是一項“放管服”改革,如何放、怎么管、在哪兒服,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只有上下齊心,把改革落到實處,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才能讓小企業走向大市場,把小商品做成大生意,從而匯聚成為對抗不確定性的大力量。 來源:央視財經 (編輯 龔新語) |
櫻花開了,但我們被困了。 肉降價了,但蔬菜漲價了。 誰也
文:小杰 退市5年后,“鞋王”百麗強勢回歸港股。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