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果子,又稱和菓子,是最具日本特色的傳統點心,精美得讓人不忍下口,且富有禪意?!昂凸悠鋵嵶畛鮼碓从谥袊?!”重慶姑娘宋蕾在日本學習和果子制作后,將其技藝帶回了家。 她發現,身邊很多人喜歡和果子,卻不知 ...
和果子,又稱和菓子,是最具日本特色的傳統點心,精美得讓人不忍下口,且富有禪意。“和果子其實最初來源于中國!”重慶姑娘宋蕾在日本學習和果子制作后,將其技藝帶回了家。 她發現,身邊很多人喜歡和果子,卻不知這是盛唐時從中國流傳到的日本。宋蕾致力成為一名“果子文化推廣師”,讓這道“被遺忘的唐朝傳統茶點”融入川渝元素,并將24節氣以點心的形式呈現出來。 清明將至,她親手做的“清明”系列果子受到追捧。 赴日學習“被遺忘的”唐朝茶點 明明是理工科出身,機械專業畢業,她卻癡迷于浪漫的中國傳統文化。 宋蕾向往撫琴弈棋、宴飲集會、踏春賞花、汲泉煮茶、古鼎焚香的中式生活,從小研習茶道、香道、工筆畫、園藝,心靈手巧,屬于在金秋時節,會從自家丹桂樹上搖下桂花,為朋友親手熬制桂花蜜的女孩。 一次聚會時,宋蕾第一次品嘗到和果子,被其精致的造型和細膩的口感驚艷到。她翻看資料,發現果子技藝始于盛唐,發展于宋朝,經日本遣唐使帶去日本,在當時成為權貴的風雅之物,流傳至今。“果子制作技藝和文化在日本得到延續,經過技術改進,形成了現在的‘和果子’體系,但這都是建立在曾經盛唐點心的基礎上。” 出于對和果子的喜愛,2017年,宋蕾專程前往日本奈良、東京等地,跟著老師學習地道的制作技法。她發現,熬豆子和制果的工坊往往是獨立的,很多都是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店,以專注的工匠精神制作點心,并一代又一代將手工技藝傳承下去。 宋蕾也慢慢了解到,“果道”之美,是將自然四季變化、萬物生長凝練在小小的點心里,在果子上描繪出花鳥、風月,不僅美味,還能怡情。 “身處靜室,一枚果子,一杯茶,便能感受到自然與時光的平緩流動。” “不怕麻煩”是熬豆的“秘訣” 宋蕾決定,將這“遺失”的傳統中國美食文化帶回家。 “茶與果子是最搭配的,這也是果子誕生時的模樣。”回到重慶后,她開始在自己的茶室動手制作和果子。和果子主要原材料是蕓豆制成的白豆沙。試過多種豆子后,她發現國內東北和云南的地理條件最適合蕓豆生長,含沙量高。她會一顆一顆地挑選豆子,將壞豆、蟲豆選出,保證豆沙品質。 制作果子是一件繁瑣的事情。宋蕾介紹說,頭一天要把豆子在冷水中浸泡8到10個小時,待豆皮裂開后,手工剝豆,這時趁機再篩選一遍豆子,然后把豆放入水里,冷熱水交替反復煮3、4次,去除豆腥味。 煮完后進行三次過篩,去掉胚芽和一些沒有煮碎的顆粒,反復沉淀,去除雜質,直到浸泡豆子的水完全清澈后,再瀝干水分,進行熬糖炒制,最后才能得到嫩滑細膩并有如牛奶般雪白的豆沙。 除去浸泡的時間,熬制一次豆沙至少需要四五個小時,“不怕麻煩”是熬豆的“秘訣”。 果子柔潤的顏色來自于藻類提取的天然色素,豆沙可塑性很強,把生果子揉搓成可供造型的球面體后,利用針、剪刀、三角棒等工具,雕刻出花鳥風月、四季五感。 每一刀、每一劃,都要勾勒出漂亮、流暢、洗練、生動的線條,最終方能制成一枚精致的果子。 于是,季節輪換、晨昏晝夜、禪意體悟,最終都呈現在這方寸之間。 在果子上呈現二十四節氣 日常最受人們歡迎,也是相當漂亮的被稱為“練切果子”,屬于果子其中一個系列,精致的造型適合展示花鳥魚蟲和四季之美。宋蕾心想,為什么不能把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用果子做出來? 于是,她嘗試著在果子上設計、展現各節氣的特點。比如立春,她就把果子做成一小叢迎春花從石頭縫里冒出來的造型,黃綠相間,生機盎然;雨水,則是一片綠油油的葉子上停留著一只小瓢蟲,還掛著一顆晶瑩的水滴;驚蟄,為展現“驚蟄至,桃始華”的美景,她把果子做出如同蟄伏了一冬的桃花開始綻放,并逐漸繁盛;清明,是一支色彩淡淡的菊花,近百片花瓣舒緩地伸展開,寄托對故人的思念……“古人的詩句中對每個節氣都有描述,我就根據各節氣的特點和詩句來創造一枚果子。” 不僅富有詩意,這“二十四節氣”都是可以入口的,味道還相當不錯! 想到今年是虎年,宋蕾還設計了虎爪和虎屁股造型的果子。除了制作二十四節氣,宋蕾準備把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人物塑造出來,比如《紅樓夢》中有帶有花鳥的飾品,像王熙鳳的鳳簪之類,都可以做成果子的造型。 宋蕾在傳統和果子基礎上做了改良,降低糖分,吃起來更健康。 在宋蕾看來,和果子是一種充滿禪意的美食。做一道點心,如同一場修行,在制作果子的過程中,心必須完全靜下來,否則無法完成復雜的造型。她非常喜愛中式點心,但認為其在造型上還不夠精致,在探索將和果子的外形之美與中式點心的味道結合起來。 “和果子其實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在日本得到了傳承和發揚。我希望能夠把這些本屬于我們國家的美好的傳統飲食文化和制作技藝追溯回來!” 不久前,宋蕾還應邀走進西南大學茶學系,和大學生們一起聊茶果子文化,并親手制作。在一茶一果間,討論傳統技藝的傳承。 千年中華美食經過制果師之手再次出現在國人視線里。在宋蕾看來,千年歲月流淌,果子之美依舊,愿更多人在美味之中,知曉且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攝影 劉力 |
和果子,又稱和菓子,是最具日本特色的傳統點心,精美得讓
以內容為載體的支付寶生活頻道目前灰度升級中,外界頗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