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是越長,實力就越強么?關于這個問題,比亞迪選擇了特斯拉站在一起。 2022年1月,廣汽推出了續航達到1008公里,售價45.96萬元的車型。就在很多人吐槽其他電動車巨頭技術更不上的時候,特斯拉CEO ...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是越長,實力就越強么?關于這個問題,比亞迪選擇了特斯拉站在一起。 2022年1月,廣汽推出了續航達到1008公里,售價45.96萬元的車型。就在很多人吐槽其他電動車巨頭技術更不上的時候,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卻唱起了反調。 3月初,馬斯克在網上發表言論:特斯拉早就能夠生產出續航里程達到960公里的車型,只不過沒有意義。 奇怪的是,作為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比亞迪,似乎跟特斯拉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默契,并沒有推出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新能源車型。 是比亞迪的技術不行,還是比亞迪也覺得一味追求續航,沒有意義呢? 一、影響續航的幾個因素 很多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最關注的指標便是它的續航里程,甚至有些人將它視為選購汽車的唯一參考指標。一般而言,對以三元鋰、磷酸鐵鋰為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而言,理論上的續航參數主要取決于動力電池的容量,電池容量越大,汽車的續航里程就越長,反則越短。 但其實,在實際情況下,影響續航里程的因素還有很多。 1、天氣因素 跟燃油車在冬天不容易打著火一樣,鋰離子電池對溫度也相當敏感。 寒冷的天氣會大幅度降低動力電池的續航里程。隨著氣溫下降,會導致電池組鋰離子的活性降低,進而導致放電量降低??茖W家在實驗室里測試發現:冰點溫度下,電動車會損失25%的額定續航里程,同時快充效率也會降低35%。 而且在冬天,因為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動機產生的熱能可以直接利用,因此開空調會直接消耗電動車的電能。 2、硬件因素 簡單來說,想要提升新能源汽車續航,只需要堆疊電池即可實現。然而堆疊電池對電池管理難度的提升,并非是線性的。 由于單個電池組的過度充電或放電,會加大整個電池組的老化和不安全性,因此需要對電池組進行實時監控,準確了解每組電池的充放電狀態,以及其電壓、電流、溫度等信息。這也意味著,電池組電池越多,管理難度會大幅增加,直至達到技術的瓶頸點。 同時,電池包的增大也需要對汽車內部線路、車體底盤進行重新設計、升級改造,這些成本可不是簡單增加幾塊電池那么簡單。 3、芯片因素 新能源汽車除了動力模式與燃油車不同之外,還需要配備更加智能的軟硬件系統,而這些系統最依賴的就是汽車里的芯片。對電池續航要求越高,對芯片的工藝也要求越高。 根據數據統計,自從汽車進入電氣化時代后,因為汽車對智能化、網聯化要求更高,一輛汽車至少要安裝40種芯片,高端汽車則至少要安裝150種。但是并非每一種芯片,國內都能生產,比如車規級MCU、IGBT芯片。 前段時間,官方表態國產半導體公司應該建立車規級芯片產業集群,減少“缺芯少魂”的現象,指的就是MCU和IGBT芯片。目前國內只有如比亞迪等少數公司可以生產,但高端芯片90%的市場幾乎都依賴德國的英飛凌以及日本、美國一些企業。需求增加,供給不變,芯片的價格如今也已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二、比亞迪為何不增加車輛續航? “羊毛出在羊身上”,多出的成本,最終也會平攤在車輛的價格上。因此,為了續航而續航,這對大多數車企和消費者而言,都算不上是一件“性價比”很高的事情。 雖說“什么都能做”的比亞迪早已有了自己的IGBT生產線,也有看家的刀片電池,但如今面對消費者高續航的需求,比亞迪的回應則是三個字:沒必要。 1、安全因素 盡管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短,是目前的市場需求,也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堆疊電池,加大其容量,但是以目前的技術而言,難以解決電池增多后,與之出現的安全問題。 而高能量、多數量的電池,在充放電的過程中不易散熱,會降低鋰離子的穩定性,從而導致發生自燃、爆炸等現象。 2、造車的綜合成本 中國的消費者基數非常龐大,有需要長續航車型的,自然也有不需要的。對于每家車企,研發一種車型都需要對架構、內飾、線路等環節進行重新設計,而且需要不斷地進行撞擊試驗。如果只是一種小眾需求,單獨研發一種車型則完全沒必要。 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以市內代步為目的,600~700公里的續航里程以及便捷的充電方式,足以滿足絕大多數車主的需求。長期跑1000公里以上路程的車主,可以優先考慮混合動力或者燃油車。 3、技術尚不成熟 作為國內第二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已經經過針刺實驗等嚴苛的測試,并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在體積不變,不需要重新更改車型的情況下,大幅提升電池容量,相信這也是比亞迪及汽車電池廠商的努力方向。 但摩爾定律也需要在時間的框架內,畢竟比續航里程更重要的,是一輛汽車的安全性。切勿被某些車企為了促進銷售,搞的噱頭,沖昏了頭腦。要知道,續航就是一個理論參數,安不安全可是實打實的。 三、結語 在日本車企豐田的制造理念中,有一個“品質過剩”的概念,意思是說:一輛車或者一個零部件的品質基準遠遠超過了必要的水平,就會導致了品質上的浪費。馬斯克表態過分提升續航里程“沒有意義”,也是基于此。 不過,人類對科技的追尋是永無止境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汽車可以在體積不變的前提下,實現過千,甚至過萬續航里程的突破,但至少不應急于現在。 |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是越長,實力就越強么?關于這個問題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4月1日起,《北京市二手小客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