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女人似乎對待珠寶都有著天然的喜好,古人描寫美女也會對她們佩戴的首飾極盡描摹。 就如名車是男人身份的象征,珠寶首飾也是女人的通行證,國民黨第一夫人宋美齡一生癡迷翡翠,她的兩只翡翠手鐲,如今單品價值早已過 ...
女人似乎對待珠寶都有著天然的喜好,古人描寫美女也會對她們佩戴的首飾極盡描摹。 就如名車是男人身份的象征,珠寶首飾也是女人的通行證,國民黨第一夫人宋美齡一生癡迷翡翠,她的兩只翡翠手鐲,如今單品價值早已過億。 對翡翠如癡如醉的名人 對翡翠愛得如癡如狂的名人中,宋美齡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據騰沖出土文物的考證:元代以前在騰沖的墓葬出土文物中都沒有發現翡翠,翡翠傳入中國的年代應該是在明末清初。 到清朝中晚期才在市場上大量出現,因其美麗和豐富多彩的顏色和質地迅速得到人們的喜愛,直至最后取代新疆和田玉在中國的地位,成為在中國玉石市場的主要品種之一 翡翠還被推崇為“玉石之王”。 大清王朝的統治者似乎對翡翠都十分地喜愛,這種翠綠的獨一無二的成色,更能讓他們感到王者才能擁有的特殊。 所以慈禧和乾隆其實都是翡翠發燒友。 更有甚者國外還有這樣一種流行觀點,他們認為翡翠是中國的國石,故將其稱為“帝王玉”。 慈禧本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翡翠發燒友,也正是因為她,才把這種本來就在一路走高的玉種推入了當時流行風潮的最前線。 在慈禧長期居住的長春宮和后來移居的儲秀宮里,飲茶的翠蓋碗,插戴的翠扁方、翠簪,裝飾的翠插屏,時常把玩的翡翠玉白菜……翡翠制品可謂是觸目可見。 據《愛月軒筆記》中李連英的描述,慈禧太后的隨葬品里,以翡翠西瓜為代表的的翡翠寶物高達兩百多件。 當時清廷會讓外國畫師幫皇帝等人畫像,一位美國女畫家曾經為慈禧作畫,她回想當時的場景時說,宮里面價值連城的首飾數不勝數,但是她只看見慈禧常戴的幾種。 她最愛的就是翡翠,一個翡翠戒指,一個碧綠戒指,頭上就戴幾朵珠花,身上披一件珍珠串起來的披肩。 其中那個翡翠戒指幾乎是慈禧出鏡率最高的首飾。 曾經有一個洋人向慈禧進貢了一顆品質頂級的火彩美鉆,但是慈禧卻一個眼神都沒有給這個奢華的寶石,眼皮子都沒抬只說了一句“邊兒去”。 而另一塊進貢的水潤翠綠,奪人眼球的緬甸玉卻是讓慈禧喜笑顏開,連連扶手贊嘆,說著,好東西,賞! 慈禧對翡翠真可謂是如癡如狂,她的玉器數量多到可以裝滿三千個檀香木箱。 1900年義和團起義的時候,慈禧太后匆忙逃離北京,哪怕是在逃亡過程中,她所攜帶的珠寶主要也是精美的玉器。 慈禧太后對翡翠的格外推崇,使得在我國歷史上一直處于統治地位的和田玉也黯然失色,而翡翠卻因為慈禧由衷的偏愛而在中國的珠寶市場牢牢占據了一席之地。 沒有女人能夠逃脫翡翠的誘惑,就算是時代的頂尖女性也一樣。 在慈禧之后,中國近代歷史上下一位對翡翠情有獨鐘的女人非宋美齡莫屬。 宋美齡的摯愛玉鐲 慈禧的垂青讓翡翠身價倍增,而在清王朝結束統治之后,翡翠的覆蓋面在社會上是越來越廣。 據民國十五年就開始進珠寶店當學徒的翡翠老行家牛秉鉞師傅說: “那時的達官顯貴可以花三萬兩萬買個翠扳指兒,貴族婦女可以花三千兩千買個翠鐲子,商店老板可以花三百二百買條翠表杠,小家碧玉可以花三十二十買對翠耳墜,鄉村農民可以花三元兩元買支翠煙嘴。” 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幾乎人人都可以擁有享受翡翠玉器的資格,所以,既可以說它為奢侈品,也可以說它為普通玩件,總之任何人都對它擁有收藏權和鑒賞權。 翡翠走進社會各個階層,充分民俗化、市井化,并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正是翡翠得以迅速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 翡翠在民國儼然已經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時尚單品”,而在慈禧之后引領這股潮流的便是宋美齡。 宋美齡一生之中收藏了許多翡翠藏品。 2015年6月,亞洲名門望族孔祥熙與宋美齡三姐妹所擁有的珠寶藝術藏品在香港的佳士得拍賣。 宋氏三姐妹的珠寶拍賣品中翡翠石幾乎是最多的,翡翠原料由宋氏家族提供,來自緬甸的舊礦,顏色鮮綠而且半透明,由著名的珠寶品牌卡地亞為其打造。 宋靄齡去世之后,她的珠寶多數是由宋慶齡繼承,而這所有的珠寶,其實最后都被贈予了宋美齡。 宋美齡晚年在美國生活,在她位于曼哈頓的公寓里掛滿了宋氏家族的照片,在許多照片中宋美齡都穿著旗袍,旗袍的紐扣由珊瑚、天然珍珠和翡翠制成。 而最為惹眼的還數宋美齡手上佩戴的那副翡翠麻花手鐲,這是她最愛的翡翠藏品之一。 翡翠麻花手鐲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拍賣會上已經到了四千萬港幣,如今早已身價過億。 而這個翡翠麻花手鐲的來歷也頗為有趣。 它最初是在翡翠大王鐵寶亭的手中。 鐵寶亭看翡翠寶石有絕活,東西一到手馬上就能鑒別出真假,一生沒有買過打眼的貨。 他手中的珠寶鉆翠,玉雕玩物數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北京玉器行業中是首屈一指的。 鐵寶亭手中有奇珍異寶,引來各方顧客,他用玉料、翠料加工制作擺件飾物,招引國內外的賓客,而享譽全球。 玉石、翡翠靠雕琢玉,“玉不琢,不成器”。 雕琢前選購玉料、翠料是關鍵,這要靠眼力和經驗。 民國二十年,上海珠寶商從緬甸運到上海一大塊翠料,形狀不規則,表皮顏色泛紫,“門子”一開則是翠綠色。 珠寶商要價甚高,上海、北京的珠寶商沒人敢下決心買走。 他們看不準這塊翠料全部剖開后是不是完全深綠色,成色是不是好到底,誰也看不透,沒把握。 眾多珠寶商正在猶豫觀望之際,鐵寶亭來到上海,一眼就看中了這塊料子,當即除了三十二萬元把這大塊的翠料買下。 朋友看他花了重金全都為他捏一把汗,但是鐵寶亭卻是成竹在胸。 回到了北京之后,鐵寶亭把料子剖開一看,果然全是成色好、質量高的好翠料。 鐵寶亭當即請了幾位技藝高超的玉工,花費了將近六年的事件,雕刻出了七十四件精致美觀的翡翠擺件和小巧玲瓏的首飾。 從此鐵寶亭的眼光再沒人質疑。 到三十年代中期,他又賣了塊翠料,塊小成色好,有一點點不足之處就是有疵點,所以收購價格便宜了許多。 于是鐵寶亭請玉工把疵點剔除了,制作成麻花手鐲一對。 這對翡翠麻花手鐲,不但完美無瑕,而且樣式新穎,碧綠如水,靈巧美觀,可謂是居翠鐲之冠。 這個玉鐲子后來被杜月笙花了四萬元買下送給夫人姚玉蘭。 在一次聚會的時候,宋美齡也在場,她看到姚玉蘭帶著這副手鐲,當即眼光便完全被吸引住。 當即便握著姚玉蘭的手連連贊嘆:“這個好好看呀!” 姚玉蘭見狀便把手鐲褪了下來放在宋美齡的手上讓她能夠仔細地欣賞。 宋美齡拿著手鐲摸了又摸,見光線有些暗了,她還快步走到燈旁邊,就著燈來欣賞那副手鐲。 這個翡翠麻花手鐲,姚玉蘭已經帶了很多年了,她自己也很是喜歡。 不過見宋美齡如此愛不釋手,姚玉蘭便走過去對她說:“蔣夫人啊,你喜歡就送給你吧!” 于是,這個鐲子便變成了宋美齡的所有物,這次聚會宋美齡玩得很是盡興。 姚玉蘭的兒子杜維善在回憶往事時說:只要是蔣夫人喜歡的,母親馬上就會讓出去。 杜維善說,母親姚玉蘭有好幾個手鐲都是玻璃翠的種,她都送給了蔣夫人宋美齡,就是因為宋美齡對翡翠飾品情有獨鐘。 不過宋美齡卻沒有回贈過什么首飾給姚玉蘭,杜維善說,在她們的觀念里,她們都是高高在上的。 不是錢的問題,宋美齡當然不會買不起首飾,只是她們享受著底下人對她們高高在上的追捧。 當初楊貴妃喜愛荔枝,唐王朝便不惜代價從嶺南快馬加鞭送鮮荔枝到長安。 楊貴妃給了下面的人什么謝禮嗎? 當然是沒有的,因為她的地位,下面的人就要供奉她,宋美齡也是如此,但她卻沒有做得太絕。 宋美齡還是送給姚玉蘭幾張他們的簽名照,杜維善還自嘲道這應該是算是很高的回贈了。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為什么說宋美齡是繼慈禧之后的下一個引領翡翠風潮的女性,正是在于她在那個時代中處于頂端的權力與地位。 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有著這樣一份朱批的奏折,上面記載著,同治十二年年底至十三年間,為了籌備慈禧太后的四十大壽,清廷向杭州織造文治、江南織造慶林、蘇州織造毓秀、淮安關監督文桂等人征派了幾樣差使。 其中杭州織造文治負責承制綠玉、白玉馬鐙式溜子各十五件,鼓式溜子各十五件,二龍戲珠溜子各十五件,綠玉鐲子兩對,長簪八支,鉗子兩對。 江南織造慶林被派承制綠玉、白玉長簪各十五支,戒箍各十五對;蘇州織造毓秀被派承制綠玉扁方、蓋碗、鐲子、鉗子等物件;淮安關監督文桂被派承制綠玉、白玉鐲子各十九對,戒箍各十五對,綠玉鐲子三對,鉗子兩對,長簪七支。 在這份壽禮中頻頻出現的“綠玉”便是慈禧最為鐘愛的翡翠。 慈禧愛翡翠,所以清王朝舉全國之力搜尋。 宋美齡愛翡翠也是一樣。 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宋美齡的“翡翠情懷”在當時的上層社會就已經是盡人皆知。 就連當時的上海幫會大佬和當時的政府高官都會爭相收藏翡翠,并且找機會將翡翠獻給宋美齡。 宋美齡所鐘愛的另一只手鐲是“段家玉”手鐲。 “段家玉”是繼“綺羅玉”之后的騰沖又一大名玉。 “段家玉”的主人是段盛才,中綺羅村大栗園人,少年時段盛才的父親去世,他生活貧困,以割馬草為生。 段盛才成年后,到緬甸克欽人山官家當傭人,他誠信樸實、勤勞憨厚,深得山官喜愛,收為義子。 山官轄地盛產玉石,段盛才常跟山官到玉石場,結識了不少玉商,跟他們學習相玉。 數年后,段盛才掌握了一定的相玉知識,看中了山官家門前兩塊不起眼的上馬石。 傭工期滿后,他懷念慈母,向義父表明要回鄉探親,并懇求山官將門前的上馬石帶回家,以作紀念,山官慨然允許。 兩個上馬石馱回騰沖后,他親自拿到作坊解剖,果真是水色出眾的上等翡翠,玻璃底,渣草花。 段盛才將這兩塊玉石加工成了兩三百對玉鐲,賣了這些玉鐲之后,段盛才徹底發了大財。 這些手鐲通透似玻璃又飄藍花,似綠色的水草在清澈的水中飄蕩,人見人愛,其價格也逐漸飆升。 段盛才在民國期間一共做了四百多對的玉鐲,其中最為上等的一對被宋美齡收藏了,宋美齡對這對手鐲可謂是愛不釋手。 此后,該翡翠品種便被人們稱為“段家玉”。 宋美齡對翡翠麻花手鐲和“段家玉”手鐲最為鐘愛,而除了她最喜歡的手鐲式樣之外,宋美齡還有這許多頂級的翡翠首飾收藏。 1997年,宋美齡舉辦了一百歲的生日宴會。 在這場生日宴會上,宋美齡也再次讓世人見識到了她對翡翠的鐘愛。 宋美齡作為一代名媛,就算是已經是個百歲老人,依然是十分優雅從容。 她一生都非常珍視美麗,從年輕到老,每天都會花費很多時間“對鏡貼花黃”。 每次在公開的場合出現,宋美齡都不假他人之手,而是自己認真地化妝,直到滿意為止。 百歲之后,只要是需要接待客人,宋美齡依然還會和年輕的時候一樣,精心給自己化好妝,佩戴好華貴的首飾,連頭發都會梳得端莊整齊,絕對是一副高貴的名媛范兒。 上了年紀之后,宋美齡便很少出門了,但在家里她也沒有閑著,依然在想著怎么才能跟上潮流變得更美。 她沒辦法自己出去接觸,便會經常問蔣緯國的夫人,問她當下年輕人都流行什么,從化妝品到妝容潮流,一點都不會落下。 但其實在九十歲之后,宋美齡自己化妝就變得比較困難了,她把握不好尺度,經常是畫得一深一淺,眉毛、粉底、口紅,沒辦法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完美無瑕。 通常工作人員不會去提醒她,只是在有人來拜訪的時候,才會委婉地告訴她今天的妝容不妥,需要重新上妝,每當這時宋美齡還是很講道理的,不會再執著自己上妝。 有時,蔣宋二人從前的老部下會來美國辦事,那么便少不了來見宋美齡。 宋美齡不會每個人都接見,其實大部分都是由工作人員招待的。 并非是宋美齡架子大,而是她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了。 宋美齡愛美,凡是待客便是盛裝,一個百歲老人哪有那么多精力梳頭戴首飾穿旗袍精神奕奕地待客呢? 然而,在宋美齡的百歲生日宴會上,她不出所料的盛裝打扮出席了。 只見她穿著一套深色的,剪裁干凈利落,雍容華貴的旗袍,佩戴著精美絕倫的整套翡翠首飾:耳釘、珠鏈、手鐲、戒指,全部都是極品翡翠。 而那個手鐲,便是她最為摯愛的翡翠麻花手鐲。 這套翡翠首飾珠圓玉潤,是帝王綠色,具有王者風范,質地細膩通透,是世無其二的絕品。 從年輕到暮年,宋美齡不管是出席什么重大場合,都習慣于佩戴翡翠。 2003年,106歲的宋美齡出席了美國紀念二次世界大戰五十周年的酒會。 下午5點,宋美齡在別人的扶持下步入會場,她身穿棗紅黑底條紋旗袍,外罩黑白相間的披肩,胸前別著蝴蝶形翠玉,搭配翡翠耳環與手鐲,神情愉快。 美國參、眾議員及來賓們列隊向她致意,她坐定后,先由被看好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多爾趨前向她致敬。 也是在這一年,宋美齡與世長辭,而在生命最后的階段,她依然是與翡翠手鐲相伴的。 嬌貴的奢侈品首飾 對翡翠癡迷的女人、慈禧、宋美齡,無不是有名有利也有權的頂級階層。 宋美齡的翡翠麻花鐲價值過億,而這種首飾,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戴得起的,因為太嬌貴。 佩戴翡翠首飾有很多禁忌。 翡翠就像是一個身嬌肉貴的小嬰兒,是完全不能沾油煙的,特別是品質上乘,成色上佳的翡翠,就更不能佩戴它進出有油煙的地方,這就意味著不能戴著做飯吃,下廚時還要費心取下來。 油煙不行,高溫也不行,翡翠曬久了就沒那么透亮了,所以如果不是出門進車,下車進商場,最好不要經常佩戴翡翠。 這一條又一條的注意事項,可以說已經把許多人擋在了門外。 而宋美齡能夠將那么多翡翠保管如此之好,足可見,她這位所謂的高等人在民國時期,對廣大勞動者的剝削是如何之狠。 她的一生衣食無憂,不過是建立在受苦受難廣大人民群眾的肩膀上的。 參考資料 《翡翠的鑒賞寶典——翡翠的名人軼事》上??茖W技術出版社 《母親姚玉蘭與宋美齡的交往》 |
女人似乎對待珠寶都有著天然的喜好,古人描寫美女也會對她
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流傳下來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