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信仰、文化與歷史,這些內容展現在書本中、表現在故事里、流傳于歌曲中,而在對外傳播的時候,更是濃縮于國旗、國歌、國徽等代表性元素中,展現著一個國家的風采。 所以,在新中國成立的那段時 ...
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信仰、文化與歷史,這些內容展現在書本中、表現在故事里、流傳于歌曲中,而在對外傳播的時候,更是濃縮于國旗、國歌、國徽等代表性元素中,展現著一個國家的風采。 所以,在新中國成立的那段時間里,我們第一時間所要確立的就是我們的國旗、國歌與國徽,而所有參與這些內容的設計者們也都明白這三大元素的重要性,絞盡腦汁提供了多種方案。 就比如如今我們看到的五星紅旗,你或許不曾知道,當時的國旗選撥賽中,其實勝出的并不是五星紅旗,而是一個罕為人知的“三號作品”,而當時的五星紅旗得票其實并不高,僅有15票。那為什么我們的領導者沒有用票數更高的“三號”呢?看看當時大家給出的原因,你或許就能理解了。 01棄用的“三號作品” 國旗的誕生自然要從新中國的成立說起,作為一個國家的標志性代表物,國旗將作為一個代表符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走向各國人民,它是國家意識的體現,也是國家文明的象征。 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黨中央就已經意識到國旗的重要性,并開始征集方案——在1949年的7、8月份,黨中央多次借助《人民日報》等平臺對外發文,征求優秀的國旗設計方案。 到了1949年9月的時候,黨中央就已經搜集到將近40個國旗設計。這些設計個個都寓意非凡,個個都有自己的亮點,一時間大家也都看花了眼,難以決定到底用哪一個。 好在當時有人提議,說既然我們的國家是讓人民來當家做主,那不如國旗用哪個也來聽聽群眾們的意見呢? 所以之后,在全國政協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黨中央提出了投票選取國旗的方式,而和國旗一起被選的,還有國徽、國歌、紀年法等內容。 當時的人們對于國歌這些其實都沒有太大的爭議,很快就敲定了下來,就只有國旗犯了難。 因為當時投票結束后,根據統計,最高的得票主是一個“復興一號”系列里的“三號文件”,高達185票。 按理說,這是根據民意選出來的作品,沒有意外的話就是它來當選了??墒侵蠼涍^專業的設計與研究小組比對分析,卻并不贊同用這個作品來當國旗。 原因在于這個國旗好看是好看,寓意也不錯,可是在這個作品里旗幟的中央總有一條橫線。按照設計師自己的說法,這條橫線的存在是采用了經典的黃金比例,會讓國旗看上去更好看,更有藝術感。 可是這畢竟是一個國家的臉面,好好的一面旗子,突然中間被一道突兀的橫線給分割開來,怎么看怎么欠妥,而且再考慮到臺灣的局勢,用這樣一個涉及做國旗,實在有些不合時宜。 所以幾經考量之后,大家還是放棄了這個作品。 02五星紅旗的選用 既然得票數最高的“三號”被棄選了,那么是不是就應該輪到排在第二名的設計了呢? 其實不然。 之后排列的作品在專家組看來,也總是存在一些美中不足,要么是寓意太淺,要么是美感不夠,要么就是有失偏頗,看來看去,好似總難找到一個滿意的作品。 大家甚至開始考慮,要不要重新發布一些征集令,看看能不能征集到更好的作品呢,這個時候,五星紅旗突然進入了專家組的視野。 當時五星紅旗的設計得票偏低,僅有15票,與第一名的185票實在是相差懸殊。所以專家組在查看的時候一度沒有看到這幅作品,還是無意中注意到的。但就是這一個無意之舉,專家們竟然都覺得這個作品越看越適合。 紅黃的顏色,五顆星星的設計……最后算下來,這面旗幟既有共產黨的元素(星星的寓意),也有中華文化的元素(紅黃的色彩運用以及士農工商的傳統理念),還兼具了美感,整體看來美觀大方,只要后面再進行一些微調,一定會更加好看。 最后,專家組們一致拍板——就是它了! 之后,確定下來的國旗被送交給了中央領導班子,毛主席更是表示了肯定,并在發言中對這面旗幟解釋為——象征著革命人民的大團結。再次賦予了這面旗幟新的生命。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面旗幟的設計人員也不是一位專業的設計師,而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名字叫做曾聯松。他平常喜歡畫些畫,也曾經為了畫好作品找專門的大師學過一些技藝,不算太精,但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所以在看到報紙上發布的征集令之后,曾聯松就想著不如自己也去試試,選得上那是驕傲,選不上,參與了國旗的設計征集也會讓自己與有榮焉,感到值得。 卻沒想到就是這么試一試的功夫,他所創作的作品已然成為了一個國家的代表元素,今后更將在世界舞臺上閃耀那一抹耀眼的紅! 03總結 對于如今的我們來說,每每看到五星紅旗想必都是激動而驕傲的。因為自小我們就生長在紅旗下,唱著紅旗的歌,也聽過不少紅旗的故事,甚至一看到紅旗我們就能直接講述旗幟上的各種元素都代表著什么。 比如紅旗為什么是紅色,那是因為烈士的鮮血;為什么紅旗上面的星星是五顆而不是四顆、六顆、其他顆?那是因為大的那顆代表著黨,小的四顆分別對應著工(工人)、農(農民)、士(知識分子)、商(民族資產階級);為什么星星的顏色是黃色,只因為那代表著光明…… 這些印象早已潛移默化中刻入了我們腦海,讓我們每每看到那抹中國紅就會想起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想起祖國的統一,想起人民意志的集結,從而滿心鼓舞,奮勇向前。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一諺語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
2013年,北京保利集團舉行了8周年春季拍賣會,在這次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