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人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很多情況下,他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利性?!?這是一位知名互聯網企業負責人,曾經在公開場合談及數據泄露和隱私問題時,給出的評價。 不得不說,這句話確實擊中了廣大網民 ...
「中國人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很多情況下,他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利性?!?/font> 這是一位知名互聯網企業負責人,曾經在公開場合談及數據泄露和隱私問題時,給出的評價。 不得不說,這句話確實擊中了廣大網民和用戶的痛點。 如今,安裝一個新的 App,使用前會收到一系列的提醒。 比如「允許訪問位置」、「允許獲得手機通訊錄」、「允許啟用電話、短信、相機」…… 雖然用戶可以自主決定開不開啟,但用戶一旦選擇了「拒絕」,很多 App 便自動退出不能使用。 這種限制,變相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并且,就連「復制、剪切、粘貼」,這幾個使用手機時再平常不過的功能,也被不少 App 盯上了。 最近,據央視報道,一家網絡安全機構的技術人員,對兩款手機瀏覽器收集用戶數據行為進行了測試。 技術人員復制了一個模擬的銀行賬號密碼,雖然并未使用被測試的瀏覽器,但檢測工具卻在瀏覽器調用的一份程序中,發現了銀行賬號和密碼。 并且瀏覽器在整個過程是明文提取,并沒有做加密處理。 技術人員又在手機上測試了使用的電話號碼和短信,并把瀏覽器轉入到后臺運行,數據同樣被瀏覽器所讀取。 包括在電商平臺上瀏覽的商品信息,也被這兩款瀏覽器完整記錄,其中一款瀏覽器在進程被關閉的情況下,仍能記錄。 技術人員稱,「部分瀏覽器會在后臺運行時,收集用戶剪貼板當中復制的個人信息,由此可能會帶來重要個人信息泄露,以及可能用于廣告推送?!?/font> 對于用戶隱私保護問題,蘋果算是手機行業內的標桿。 用戶隱私的保護,也一直是 iOS 系統更新的重中之重。 蘋果每年都會在 iOS 更新中,加入一些新的隱私保護功能,來保護用戶的隱私不被泄露。 比如早在 iOS 14 系統中,蘋果就加入了剪貼板彈窗提示。 而在后來的 iOS 15 中,蘋果又加入了「App 隱私報告」。 自「App 隱私報告」推出以來,這個功能就成了各種 App 的「照妖鏡」,哪些 App 讀取用戶隱私信息,一目了然。 打開方法,進入「設置」—「隱私」—「App 隱私報告」,即可開啟。 系統會記錄 App 何時訪問了您的位置、麥克風、剪貼板等隱私數據,最多可以存儲 App 在 7 天內的活動。 擔心剪貼板信息泄露的同學,可以通過這個方法,監控哪些 App 讀取了你的剪貼板。 數據被稱為「信息時代的石油」,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未來。 作為數據內容之一的個人信息,毫無疑問,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數據即資產」共識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互聯網廠商對于用戶數據的渴求顯然就不會改變,依舊還是會想方設法地獲得用戶信息。 互聯網時代給用戶帶來了全新體驗,但是隨著互聯網的信息共享,企業要阻止用戶數據的泄露風險,用戶同時也應該注重自己的隱私不被侵犯。 |
關閉某App的個性化廣告時跳出的提示。 東南網4月1日訊(本
3月10日,2022年全國兩會正式落下了帷幕。兩會期間,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