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當下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時,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日漸繁榮,各種商超在城市里非常盛行,除了沃爾瑪家樂福以外,作為本土企業的大潤發也在國內有不小的影響力。但實際上大潤發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經歷低谷 ...
引言 在當下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時,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日漸繁榮,各種商超在城市里非常盛行,除了沃爾瑪家樂福以外,作為本土企業的大潤發也在國內有不小的影響力。 但實際上大潤發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經歷低谷期,但若說到大潤發的發展轉折點,國內的大型超市中,馬云花400億收購的大潤發,如今發展如何? 作為中國零售業的巨頭,2018年阿里正式對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發起投資,只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阿里重金出擊之時,高鑫零售券沒有因此出現市值猛漲,雖然有過短時間的上升期,但后來它的市值還在持續走下坡路,甚至下跌幅度達近千億港幣,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馬云的這次投資也是他為數不多的“失敗投資”。
大潤發在1997年正式進入內地,在內地發展之初,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所以早期大潤發品牌名還不規整、沒統一,很多超市名稱都非常隨意,大家甚至沒有將其聯想到他們都屬于同一家公司,而且那時候在大家眼中大潤發相關的品牌都只是“普通超市”罷了,一直到進入21世紀時,大潤發才開始迎來發展的高潮,那時候大潤發同法國歐尚集團交叉持股,接受高鑫零售的統一管理,共同打入內地市場,沒過多久,他們便當選了內地零售業的兩大巨頭。 一直到2006年,大潤發終于意識到品牌建設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至此大潤發改變散漫的局面,將其門店都統稱為“大潤發”,這也讓該公司把品牌建設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得益于這種思路上的改變,高鑫零售在上市一年內年收入足足翻了一倍,在2008年至2012年這4年間,大潤發母公司年營收達到778.51億美元,在2014年時,大潤發市值也達到1,200億港元,這種發展勢頭是其他零售企業都不得不羨慕的。
可在馬云投資了大潤發之后又有怎樣的改變呢?自阿里入股大潤發之后,便開始對大潤發執行大刀闊斧般的改革,還讓大潤發在收銀中增加了支付寶支付方式,甚至直接更換了整個領導團隊,馬云仍然堅守著自己新零售發展理念,讓大潤發執行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的方式,不得不承認馬云接手后,大潤發曾改變茍延殘喘的局面,經歷了一陣市值上漲,但是在這之后還是無止境的下滑。
雖然在國內大潤發始終保持著“高端路線”,每個門店的裝修也盡可能達到頂尖水平,讓大家能夠擁有更好的購物體驗,但相應的大潤發的成本投入更多,售賣的商品價格也會更高,很多消費者雖然看中了大潤發的質量,但是綜合性價比可能會選擇其他商超品牌。 結語 除此外大潤發生鮮也以高質量聞名,他們的生鮮產品更換周期較短,為了確保銷售的都是新鮮菜品很多不夠新鮮的菜品直接處理,這都加大了產品的損耗量,每年大潤發在運營成本上就要支出很多,所以直至如今大潤發還處于虧損狀態市值還在不斷下滑,不知道接下來阿里將選擇怎樣的方法來扭轉這種局面? 今日話題:4年過去了,馬云花400多億買的大潤發,現發展“成果”叫人惋惜。 |
在當下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時,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日漸繁榮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為打通蔬菜保供“最后一公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