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16日,權威媒體經濟觀察報在文章中提到,房地產行業確實需要整改,但不宜“斷食整改”??茖W的做法是加快建立長效機制,同時對不合時宜的制度進行改革或取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對此,我們頗為贊同。在我 ...
3月16日,權威媒體經濟觀察報在文章中提到,房地產行業確實需要整改,但不宜“斷食整改”??茖W的做法是加快建立長效機制,同時對不合時宜的制度進行改革或取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對此,我們頗為贊同。在我們看來,“公攤面積”制度就是存廢爭議最大的制度。事實上,過去十年,每年都會有專家學者站出來呼吁“早日全面取消公攤面積”,而且往往一呼百應,得到千千萬萬購房者的支持: 馬光遠直言指出,“公攤里面的貓膩和腐敗太大了,水太深了。你買個100平米的房子,公攤究竟是多少,就是開發商說了算,人家胡亂給你多個幾平米你不可能知道”。在馬光遠看來,公攤面積是對購房者赤裸裸的搶奪;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曾揭露道,公攤對購房者太不公平了,一方面公攤面積基本上是無法測量,無法驗證的,所以開發商很容易造假。近年來,開發商虛報公攤面積的現象更是泛濫成災了;另一方面,購房者買房時,是按照建筑面積(包含了公攤面積)計價,未來還要不停以繳納物業費、取暖費等形式為“無用”的公攤買單。此外,即將開征的房地產稅,也會加劇這種不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兩會期間,“取消公攤面積”的提案也上了熱搜——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洪洋發表提案:取消公攤面積,可以將實際的公攤面積成本核算到實用面積之中,讓老百姓明白付費,放心購房。此提案一經公布,就起了廣泛共鳴,更有數百萬人點贊支持。其中有一種觀點最能代表廣大購房者的心聲:全面取消公攤面積,接軌國際,按照套內面積計價,對購房者是最公平的,既能徹底杜絕開發商“偷公攤”,也能讓購房者明明白白消費。 此外,權威媒體更是隔三差五把公攤面積拽出來“批評”一番。今年2月12日,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雜志也發表了《公攤面積成糊涂賬?別再讓買房像開盲盒》文章。文章毫不避諱地指出,“公攤面積背后利益空間巨大,容易滋生諸多弊病,比如被挪作商用、重復收費等。所以,為減少相關社會矛盾發生,當前亟須提高房地產市場透明度,將取消公攤面積納入規劃中,長遠籌謀、穩步推進。” 更早之前,央媒新華社更發表了《“公攤面積傷民”矛盾亟待求解》文章,直接給出了“公攤面積長期存在并不一定意味著這種做法是合理的”觀點。言外之意,取消公攤面積,是大勢所趨。因為說白了,不斷增多的公攤面積,實質上已經侵占了百姓的利益,也損傷了市場經濟的公平與公正。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也看到網絡上屢屢出現“2022年公攤面積將全面取消”的說法。更離奇的是,有些媒體甚至聲稱,“公攤取消后,老業主將獲得一批數額不低的補償”。 2022年公攤面積真的將全面取消嗎?老業主真的有補償嗎?且聽我們細細說來。 首先,“取消公攤面積”確實已經演變成了“一邊倒”的呼聲,這很能代表民意——我們在去年底和今年3月初,做過的兩次網絡問卷調查的結果都顯示,超過99%的網民都投票贊成“全面取消公攤面積”。事實勝于雄辯,公攤面積的存在,確實有違民意。尤其是近年來,無良開發商甚至把公攤面積系數做到了50%,這已經嚴重侵占了購房者的切身利益; 其次,官方回應了,答案清楚了:暫不取消建筑面積,即暫不取消公攤面積——3月15日,住建部發布了關于《住宅項目規范》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這是第三次公開征求意見。此次公示的版本中,“住宅建筑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的條款被刪除了。此外,2019年版本中出現的“目前,我國住宅建筑主要以建筑面積進行交易,這樣會出現同一項目的建筑面積相同而套內使用面積不同的問題,以此加劇“公攤面積傷民”的矛盾”起草說明也一并被刪除了。 房產專家劉博分析認為,這是官方直接回應了“2022公攤面積將全面取消”,根據住建部新版《住宅項目規范》內容來看,2022公攤面積不可能全面取消。甚至于連新房銷售,都仍然是按照建筑面積計價; 再者,有不少專家也直接指出“2022公攤面積不可能全面取消”。比如3月10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系主任、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趙秀池就指出,簡單取消公攤面積沒有什么實質意義,不管是套內面積計價還是建筑面積計價,都只是一個統計口徑或計量單位不同而已。在她看來,“公攤面積也是為購房人服務的,肯定也是會收費的,取消公攤面積,這些公攤面積的收費就得通過漲房價、漲物業費和暖氣費等收取。” 此外,在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看來,公攤面積也是沒有必要取消的。理由是,如果開發商能夠實現公開公示,并且真實用到購房者生活居住本身,沒有私自盈利,就是合理的公攤。 很多業內人士也表示,公攤面積取消與否無關緊要,問題的關鍵是規范企業行為和完善相關制度。這些事情沒做好,即便取消公攤面積,矛盾仍然會存在。直白點說,即便按照套內面積計算,也會“羊毛出在羊身上”,即購房者仍然要為取消公攤面積后的房價買單,開發商提高房屋銷售單價,結果對于購房者來說并無差別。 在房地產資深人士子木看來,過去這些年來,國家執意不取消公攤面積,其實還有更重要的考慮:一是,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取消公攤面積,開發商做公共配套就會增加巨額成本,如此一來,他們勢必會在公共區域面積偷工減料縮減成本。對于購房者而言,花同樣的錢,購買的房子就嚴重減配了;二是為了“穩房價”,取消公攤面積,房屋總價不變,但是單價就會大幅上漲,很可能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整體上浮20-30%左右。所以這就嚴重背離了國家這兩年屢屢提到的“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 看到這里,答案已經很清楚了:2022年公攤面積不可能全面取消。既然這個事實已經確定,那么網絡上很多媒體所謂的“公攤取消后,老業主將獲得一批數額不低的補償”也都是胡說八道了。 事實上,平心而論,即便未來有一天公攤面積真的取消了,老業主也不要指望會有補償,原因有二:第一,法不溯及既往。不管是重慶還是公攤面積的發源地香港,公攤面積取消后,老業主都未獲得分文補償,所以未來其它城市取消公攤面積,也不會有例外;第二,開發商沒有理由補償,國家更沒責任補償。再者說了,在瞬息萬變的房地產行業,未來公攤面積真的取消了,曾經負責開發建設我們的小區的開發商還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數,我們又該向誰索要補償呢?所以,大家也別再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了。 最后我們想說的是,現階段公攤面積雖然不會取消,但是購房時,我們還是可以“避坑”的,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就能最大程度減輕被“公攤面積”的傷害:第一,盡量不購買超高層住宅。一般而言,建筑越低,公攤越??;第二,不要購買帶連廊的房子,占用公攤面積太高;第三,盡量不買精裝房。精裝房公攤面積也是算精裝修費用的,等于購房者的利益被侵占了兩次。 |
3月16日,權威媒體經濟觀察報在文章中提到,房地產行業確
房子是組成家的物質基礎。當人們口袋里有積蓄時,就會迫不